摘要:写意花鸟是一种以哲人的智慧,诗人的情怀来处理自然界的花鸟和一切动、植物等素材。既将自然花鸟之美呈现给观众,同时融合画家的人格、修养和情感。所以,花鸟画不仅是对自然花鸟的表现和赞美,又是对画家人生的挥洒和情感的倾注。
关键词:写意;花鸟;情感
写意花鸟画是一种以哲人的智慧,诗人的情怀来处理自然界的花鸟和一切动、植物等素材,既然将自然花鸟之美通过再造呈现给观赏者,同时又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,人格和修养,借助花鸟形象传达给观者。正因为这样,写意花鸟画不仅是对自然花鸟的描绘,还是通过对自然花鸟的感悟,结合自己对社会、对人生的体验,予以抒情言志。也就是写胸中之意象、发胸中之情思。当然这种抒情言志、遣兴的方式是间接的,而且多借喻,甚至带有隐讳的意味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梅、兰、竹、菊等“四君子”画。尤其是竹,被称为“全德君子”以竹的节直,寓人格的高尚。这种象征是一般性的。尽管如此,由于画家的身世、经历、品格的不同,又各具特色;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与翻版,否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如文同画竹以自比,“竹如我,我如竹。”与“虚心异众草,劲节逾凡木。”寓意自己气节清越、品格高尚。而郑板桥的境界也就不同于此。他说:“吾画竹画兰画石,用以慰天下之劳人,非供天下之安享人也。”他还在一幅竹图中题诗: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”可见其画竹以寄托己关怀和体恤民众之情。再说苏轼画《枯木竹石图》也是含意深长。米蒂看了该画就说:“子瞻作枯木,枝干虬曲无端,石皴亦怪怪奇奇无端,如其胸中盘郁也。”朱熹见此画也:“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诙笑之余,初不经意,而其傲风阅古今之气,犹足以见其人也。元代的画家王冕,常以梅代表,表述自己的情感思想,他在一幅梅花画中题道:吾家观池边树,朵朵花开淡墨痕。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乾坤。”王冕满腹经纶,才学过人,然而在科举中屡试不中。有怀才不遇之感,固而画梅自比。用“不要人夸好颜色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来表达“独善其身”的理想精神。同时,另一方面以凌寒不凋的梅花自况,抒发其不愿随世沉浮,贞洁孤傲的情怀。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,常以兰花为题材作画。他画的墨兰,花疏叶简,根不着土。人问其故,他回答说:“土为蕃人夺去”他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怨愤,还有民族的自尊和对南宋王朝的眷恋以及对异族统治的反抗。据《图绘宝鉴》中记载,郑思肖画墨兰长卷,上题:“纯是君子,绝无小人。”此中渗透出来的不仅有民族自尊,还有文人士人大夫的自傲。这一点在他的《菊花图》及题诗中,体现的更为明显。“宁可抱香枝头死,不愿吹落北风(隐含来自北方的异族统治阶段)中。”因此,写意花鸟除了自况,自比,自喻或明志抒情之外,还有些嘲讽、喻趣,祝颂等多方面的表述。如徐渭的《墨花卷•萱草》就是一幅祝福母亲长寿的画卷。其中诗日:“问之花鸟何为者,独喜萱花到白头。莫把丹青等闲看,无声诗里诵千秋。”(萱:古代母亲的代词)还有齐白石的《祖国万岁》也属于祝颂类的画题,画一株红果累累的万年青,寓意祖国红红火火,繁荣富强,千秋万代,永葆青春。又如齐白石的《不倒翁》显然就属于嘲讽一类的作品,画中题诗:“能供儿戏此翁乖,打倒休拉快起来,头上乌纱齐眉黑,虽无肝胆有官阶。”以不倒翁比喻当时趋炎附势的贪官污吏,并给予辛辣讽刺,发人深省。由于时代的更迭,人们审美心理都在变化,过去那种以四君子为题材的言志抒怀,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;随机遣兴的情、趣、味、韵在花鸟画中的表现愈来愈多。华嵒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。画面两只白头小鸟栖于海棠枝上,专注一朵小花苞正在下堕。
提款是“落瓣误虫飞”,这种充满想象的画面和提识,是幽默的情趣所然,让人看了暗暗发笑。另外,吴昌硕画的琵琶图,题的是“鸟疑金蛋不敢啄,忍饥空向林间飞。”奇思妙想,令人捧腹。还有齐白石的《他日相互》,画面两只雏鸡相争一条蚯蚓,而且有欲罢不能之感。单“他日相呼”的点题,使画面的小鸡演化为天真灿漫的幼童。可以想见,白石老人已不老的童心,奇特的联想,呼唤真情的回归。又如他的《用汝牵牛鹊桥过》浪漫的联想是对人们美好的祝福。还有,画算盘谓《发财图》,更是巧思妙裁。以上所列,有情、有趣、有味,余味无穷。如果说借花鸟形象抒发忧国、忧民、奋发图强、壮志凌云的豪言壮语,又如黄钟大吕的话,那么随机遣兴的小品则似散曲小调。前者让人振奋;后整让人轻松。总之,不同意味的写意花鸟。犹如春兰夏荷,秋菊冬梅各呈其彩,构成了写意花鸟画的百花园。
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花鸟画的艺术形象应当是从一般的高度掌握个别、又从个别之中领悟一般。即有生动的个别形象,又暗合天地之大道,人生之哲理,从而推理起更深沉、更热烈、更带有普遍性的情感。实际上,人是主体,花鸟是客体,主客双方的互动所产生的情景交融的意境。正如王国维所说:“境非独景物也,喜怒哀乐,亦人心中之一境界。”再说花鸟画的抒情,觉得不是无病呻吟,还是有感而发,因情而生。且情感真挚,借物贴切,从而能开启观者的遐想,或者说翻卷起人们心灵深处长期积淀的潜意识。正如“展张于图绘,有以兴起人之意者,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,若登临览物只有得也。”所以写意花鸟画和咏物诗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